【編者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分別于2011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今年全國兩會百姓最關心的議題除卻平抑物價、房價調控、食品安全、教育等問題之外,環境保護亦是備受關注。而太陽能作為一種綠色經濟產業,在今年即將舉行的全國兩議題中,也將受到特別關注。因此,兩會也成為了光伏產業走勢的風向標。
【委員建議】
黃代放:讓太陽能照到每個家庭
“我國是太陽能光伏生產大國,卻是應用的小國。目前,全國生產的光伏組件,95%用于出口,在國內真正應用的也就 1%。在新能源上游制造業端,我國已經部分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要實現國家既定的節能減排戰略目標,在新能源應用端也必須走在世界前列。”
作為一家節能產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工商聯主席、泰豪集團董事長黃代放一到北京就向記者拿出他準備好的提案。
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達 207億美元,增長 110%。光伏電池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50%。然而,這種爆發式增長集中體現在上游產業鏈中的制造產業,而在下游光伏電站建設和應用方面仍有諸多問題。
“目前,太陽能發電項目并網實施細則還不完善,太陽能發電項目存在并網難的問題,導致上網電價遲遲未能推出。”黃代放委員說,“從目前國內太陽能發電應用項目的整體情況看,項目建成后并網難已經成為普遍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實施進程和發展。”
黃代放委員通過調研發現,由于太陽能電站建設質量監督及建設資質準入政策不完善,部分存在技術實施不規范從而造成項目質量問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太陽能行業相關標準及規范尚不完善,部分已實施項目未能滿足既定的設計目標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另外,配套政策及引導措施不完善,太陽能應用市場商業模式不健全,太陽能應用項目融資等困難,也阻礙了太陽能應用項目的大范圍快速推進。
“現在太陽能光伏應用有一個誤區,認為一定要建在西部、農村地區。其實,城市每棟樓的屋頂就是太陽能應用的最好位置。”黃代放委員說。
據黃代放委員介紹,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 70%放在城市的屋頂,太陽能發電直接在樓內應用,多余部分還可傳到公共電網。而我國大多應用在西部、甚至是沙漠,這樣就會加大電網在傳輸上的損耗。
“中國不僅應該成為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制造大國,也應成為應用大國,讓清潔的太陽能照到每一個家庭。”黃代放委員說。
劉漢元:億畝光伏發電可解決全國能源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我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更需要迫切解決能源問題,如果利用我國光熱資源最豐富的西北部國土的 1%發展光伏產業,就能夠基本解決我國未來發展的全部能源問題。
劉漢元介紹,近 30年來我國的能源消耗總量相當于 444.5億噸標準煤,年均增幅 5.5%,新世紀以來的 10年年均增速更達 9.1%,2010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達 32.5億噸標準煤,每年全球消耗能源新增部分我國占近 3/4,巨大的能源需求與我國有限的能源開采已形成尖銳矛盾。而我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煙稀少,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可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站。
劉漢元指出,如果利用我國光熱資源最豐富的西北部國土的 1%,即約 1億畝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內蒙,和四川的甘孜、阿壩、涼山等我國西北部土地來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就可以實現 50億噸到 62.5億噸標準煤的能源開發,相當于目前我國能源使用量的 2倍左右,就基本能夠解決未來的全部能
源問題,可以形成中國和平崛起的永續能源供應基地。
彭小峰:盡快啟動國內光伏市場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近代以來人類面臨的兩難問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不考慮經濟發展的環境保護是紙上談兵。包括光伏行業在內的新能源行業是解決這兩難問題的良途,但顯然他目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借此機會,我提出個人的幾點建議:
一、希望政府加大對光伏行業的重視,讓這一發展前景優異的環保行業在發展中獲得應有的地位;
二、希望能盡快啟動國內光伏市場,采取多方位、多層次的積極措施,擴大光伏產品國內需求;
三、希望政府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領頭企業、優勢企業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希望政府能給予優勢光伏企業以更多的支持。
綜述,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一年。細分到太陽能產業,可以作為中西部部分城市發展的新興產業,當然在推廣和應用中,是太陽能企業的機遇,也是挑戰。在一個區域如何開發、推廣適合當地經濟發展并且能輔助甚至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經濟發展,是太陽能產業推廣的難度所在。
當然,新能源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政策的長期扶持。從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過渡到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大概需要 100 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不只是需要企業的鉆研努力改進,更需要政府的參與、支持和引導。
因而,2011 年全國兩會的召開,若可以給太陽能產業予以相當的關注和支持,那么必能給太陽能行業灌入全新的血液動力,太陽能產業也將朝著更科學、更規范、更健康的方向前行。
【委員建議】
黃代放:讓太陽能照到每個家庭
“我國是太陽能光伏生產大國,卻是應用的小國。目前,全國生產的光伏組件,95%用于出口,在國內真正應用的也就 1%。在新能源上游制造業端,我國已經部分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要實現國家既定的節能減排戰略目標,在新能源應用端也必須走在世界前列。”
作為一家節能產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工商聯主席、泰豪集團董事長黃代放一到北京就向記者拿出他準備好的提案。
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達 207億美元,增長 110%。光伏電池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50%。然而,這種爆發式增長集中體現在上游產業鏈中的制造產業,而在下游光伏電站建設和應用方面仍有諸多問題。
“目前,太陽能發電項目并網實施細則還不完善,太陽能發電項目存在并網難的問題,導致上網電價遲遲未能推出。”黃代放委員說,“從目前國內太陽能發電應用項目的整體情況看,項目建成后并網難已經成為普遍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實施進程和發展。”
黃代放委員通過調研發現,由于太陽能電站建設質量監督及建設資質準入政策不完善,部分存在技術實施不規范從而造成項目質量問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太陽能行業相關標準及規范尚不完善,部分已實施項目未能滿足既定的設計目標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另外,配套政策及引導措施不完善,太陽能應用市場商業模式不健全,太陽能應用項目融資等困難,也阻礙了太陽能應用項目的大范圍快速推進。
“現在太陽能光伏應用有一個誤區,認為一定要建在西部、農村地區。其實,城市每棟樓的屋頂就是太陽能應用的最好位置。”黃代放委員說。
據黃代放委員介紹,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 70%放在城市的屋頂,太陽能發電直接在樓內應用,多余部分還可傳到公共電網。而我國大多應用在西部、甚至是沙漠,這樣就會加大電網在傳輸上的損耗。
“中國不僅應該成為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制造大國,也應成為應用大國,讓清潔的太陽能照到每一個家庭。”黃代放委員說。
劉漢元:億畝光伏發電可解決全國能源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我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更需要迫切解決能源問題,如果利用我國光熱資源最豐富的西北部國土的 1%發展光伏產業,就能夠基本解決我國未來發展的全部能源問題。
劉漢元介紹,近 30年來我國的能源消耗總量相當于 444.5億噸標準煤,年均增幅 5.5%,新世紀以來的 10年年均增速更達 9.1%,2010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達 32.5億噸標準煤,每年全球消耗能源新增部分我國占近 3/4,巨大的能源需求與我國有限的能源開采已形成尖銳矛盾。而我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煙稀少,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可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站。
劉漢元指出,如果利用我國光熱資源最豐富的西北部國土的 1%,即約 1億畝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內蒙,和四川的甘孜、阿壩、涼山等我國西北部土地來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就可以實現 50億噸到 62.5億噸標準煤的能源開發,相當于目前我國能源使用量的 2倍左右,就基本能夠解決未來的全部能
源問題,可以形成中國和平崛起的永續能源供應基地。
彭小峰:盡快啟動國內光伏市場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近代以來人類面臨的兩難問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不考慮經濟發展的環境保護是紙上談兵。包括光伏行業在內的新能源行業是解決這兩難問題的良途,但顯然他目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借此機會,我提出個人的幾點建議:
一、希望政府加大對光伏行業的重視,讓這一發展前景優異的環保行業在發展中獲得應有的地位;
二、希望能盡快啟動國內光伏市場,采取多方位、多層次的積極措施,擴大光伏產品國內需求;
三、希望政府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領頭企業、優勢企業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希望政府能給予優勢光伏企業以更多的支持。
綜述,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一年。細分到太陽能產業,可以作為中西部部分城市發展的新興產業,當然在推廣和應用中,是太陽能企業的機遇,也是挑戰。在一個區域如何開發、推廣適合當地經濟發展并且能輔助甚至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經濟發展,是太陽能產業推廣的難度所在。
當然,新能源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政策的長期扶持。從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過渡到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大概需要 100 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不只是需要企業的鉆研努力改進,更需要政府的參與、支持和引導。
因而,2011 年全國兩會的召開,若可以給太陽能產業予以相當的關注和支持,那么必能給太陽能行業灌入全新的血液動力,太陽能產業也將朝著更科學、更規范、更健康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