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應收賬款問題成了企業的心頭之痛,我國玻璃行業上下游的很多企業也一直經歷著應收賬款的苦惱,光伏玻璃行業更是出現了高達20多個億的應收賬款問題。如何應對應收賬款成了擺在玻璃行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應收賬款困境
受國內外貿易環境影響,賒銷已成為目前我國國內商貿活動的主流交易方式。有關統計數據表明,2011年,國內業務中提供賒銷比例的約占受訪企業的90%。近年來情況不斷加劇,應收賬款也因此成為了很多企業難解的痛。
今年的光伏企業更是出現了全行業的應收賬款困境。有行業內部人士表示,由于4月份尚德破產,光伏玻璃相關行業企業的應收賬款出現很大問題,保守估計約有十幾個億,而實際甚至可能超過20個億。
我國玻璃行業上下游的很多企業也一直經歷著應收賬款的苦惱。在記者的采訪中,很多企業負責人對這個問題表示非常無奈:“這個問題是所有人都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完全要看客戶有沒有還款意愿。”有的企業負責人談到應收賬款時甚至流露出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愛怎么辦怎么辦!”無奈中又透露著心酸。
然而,今年4月光伏行業的一次集體行動讓人們看到了針對應收賬款的一次“絕地反擊”。在行業約定“死馬當活馬醫”的決心下,4月28日開始,光伏行業開始停止供貨。沒想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收回了6個多億應收賬款,單個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可惜的是,光伏行業團結應對應收賬款和壞賬的例子畢竟有其特殊性,還未能夠在其他行業形成更大的反響。據數據顯示,1998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總額1.2萬億元,到2012年底總額漲至8.2萬億元,14年間增長了5.67倍。
進入今年以來,企業應收賬款還在繼續快速增加,資金周轉困難狀況不斷加劇。據統計,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總額已達8.9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8%;7月末該數據為8.98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與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韓家平預計,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會突破9萬億元。
大企業帶頭解開“九連環”
“光伏行業最后能團結一致共同邁出這一步,一方面是因為光伏行業相對于加工玻璃行業來說集中度相對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光伏全行業確實沒有利潤,處于全行業虧損的局面。而我們這個行業,應該說絕大部分人還有錢賺的,還是有現金流,還有余地允許企業欠一些錢出去。”談到光伏行業的集體行動時,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玻璃事業部總裁張柏忠對記者分析。
在他看來,加工玻璃行業短期內還難以達成同樣的行動。當行業絕大部分人沒有純利潤,只有點毛利潤時,這個行業的情況才會發生改變。在這其中,規模越小的企業將會越難以生存下去。“就我們來評估的話,這個行業真正難過的日子可能是明年往后走,有可能是后年。”張柏忠說。
為了早點避開利潤較低的浮法玻璃行業的競爭,南玻集團已經很多年不進行浮法玻璃的投資,并且以后也不打算進入。自2008年以來浮法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就已經開始明顯。目前,全國浮法玻璃生產線有297條,約有290條在運行,還有68條線未投產。如果這些線全部投產的話,必然會進一步加劇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現狀。
“對于加工玻璃來說,這個大環境對我們是有利的。浮法玻璃利潤很薄,使加工玻璃源頭的玻璃價格便宜,成本肯定較低。”張柏忠說。
近幾年南玻主要投資方向集中于在線鍍膜、電子玻璃,加工玻璃新產品開發的力度很大,南玻開發的第三代節能產品,即三銀Low-e低輻射中空玻璃目前在國內是唯一一家進行量產,在國外市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內市場份額也在穩步增加。在南玻不斷的技術革新和產品創新努力下,企業盈利能力也有目共睹。
“整個市場來看,跟往年比今年的資金面的確是非常緊張的。”張柏忠介紹,為解決應收賬款問題,南玻集團從去年開始率先推出了嚴格控制應收賬款的制度,規定客戶與南玻的交易必須月結。“如果有客戶達不到,我們可能寧愿犧牲短期利益,對于一部分訂單可能該放棄就放棄了。對于資金有問題的客戶,我們寧愿放棄訂單不做。”張柏忠表示,“在我們嚴格控制的情況下,企業應收賬款出現了極大幅度的減少,為行業帶了個好頭。據我所知,也已經有企業開始選擇跟隨我們在這方面的行動了。”
解決應收賬款問題出路幾何
全國具有一定加工規模的玻璃加工廠約有5000家。有行業內人士表示,有的小加工廠一年的收入達到五六千萬元,但應收賬款可能就高達四五千萬元。在應收賬款難題面前,既需要5000家企業的聯合一致,更需要單個企業的自身強大。
“據我所知,去年年底一些小的企業應收賬款是非常大的,企業很痛苦。對此我認為首先還是需要行業的自律,需要行業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自律。賣東西收款這是理所當然的,犧牲收款來達到其他條件并不妥當。”張柏忠說。為此,南玻一直在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提倡和呼吁行業自律,互相之間多理解;同時以身作則,以自身行動為行業作出表率。
“作為南玻來說,我們推出嚴格控制應收賬款各項規定的同時,也就要求我們在交貨方面、服務方面、產品質量等其他方面做好。這樣別人才能買你的賬。”張柏忠表示。
與行業存在的賒銷欠賬“潛規則”不同的是,自南玻從去年嚴格控制訂單以來,實際上也并沒有出現損失大批客戶和訂單的情形,最初的一點影響在一年多實施過程中已經消失,絕大多數客戶已經接受企業的條款。
“這是一個產業鏈的問題,如果誰都不控制的話,最后的影響會很長遠。我們現在這樣控制,我們的下游也可以這樣控制他的下游甲方,就是建筑商。這樣形成的連鎖反應,我認為對全行業來說也是積極的。”張柏忠說。
大企業強勢的收款模式也相應給企業提出了要求。“第一個,需要企業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是首要條件。第二個,企業也要確確實實地明白自己要得到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有這樣想法的企業就不得不回歸到重視應收賬款并采取嚴格控制的行動上來。我們看到已經開始有企業開始跟隨了,但能不能完全響應到位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這起碼表示企業嚴格控制應收賬款和采取行動的意愿很強烈。對于這種模式,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決不會放松的。”張柏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