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伊始,貿易風暴肆虐全球三大洲,價值鏈光伏價格的暴跌持續不斷的推動愈來愈多的企業走向破產之路。不過,艱難熬過風雨飄搖的2012年后,2013年全球太陽能產業顯然已漸入佳境。
2013年,中歐光伏爭端終獲妥善解決。雖然結局無法令每位利益相關方完全滿意,但光伏產業至少恢復一定程度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價值鏈中的光伏價格也已終止暴跌,甚至還于2013年年底反彈,推動部分企業重回盈利時代。
當前全球太陽能產業的狀態與2013年初有所不同,一顆耀眼的新星已冉冉升起——蓬勃發展的亞洲市場已然成為2013年全球光伏版圖中不容忽視的閃耀一筆。歐洲市場仿佛在一夜之間步履維艱,而中國與日本迅速上位,成為全球兩個最大的光伏市場——改變了全球太陽能產業的版圖。
中國獨霸鰲頭
鑒于中國政府提高國家光伏目標,中國光伏市場增長迅猛。在設置高遠光伏目標并竭力實現方面,中國一向記錄良好。隨著全球貿易爭端爆發及海外市場持續萎縮,中國即時調整戰略,將重心轉向本土市場。基于此,中國光伏市場規模從2012年4GW暴增至2013年的8GW之多,超越美國與德國成為全球光伏“霸主”。
中國于2011年8月推出FIT補貼政策,效果還是頗為顯著。盡管相比于國際標準支付水平較低,但中國的成本也低廉。不過,FIT補貼政策并非中國光伏產業騰飛的唯一驅動力。中國一直推出諸多措施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包含投入國有銀行的資金與提供廉價的土地。
2013年中國躍居全球最大光伏市場,許多公共事業級光伏項目去年于中國西北部投產
盡管官方數據尚未出爐,不過,顯而易見,2013年,中國有許多大型項目竣工,絕大部分位于西北區域,其中包含2013年竣工位于青海省裝機量高達320兆瓦的光伏電站。
日本迅速騰飛
2013年,日本光伏市場規模翻番,約達7GW。繼福島災難之后,日本推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FIT補貼政策。隨著市場需求持續升溫,日本光伏產業發展勢頭高歌猛進。雖然日本國土面積僅為378,000平方公里,但2013年平均每天有20兆瓦的光伏產能被安裝。
機構預計2013年日本新增光伏裝機量達7GW,所有部門均呈迅猛發展態勢
2013年,日本不僅住宅部門增長迅猛,商業與公共事業部門亦發展迅速。商業部門已連續7年呈增長態勢;2013年第三季度,公共事業部門出貨量增長10倍。雖然之前日本市場被本土供應商主導,但市場擴張為海外制造商帶來商機。2013年第二、三季度,日本進口出貨量占到市場總需求的一半以上份額。
歐洲雄風不再
隨著亞洲太陽能市場蒸蒸日上,歐洲市場卻江河日下。通過大幅削減上網電價補貼費率,德國前右翼基督教民主黨(CDU)/ 自由民主黨(FDP)聯合政府有意限制光伏產業的發展。德國前環境部長特梅爾( Altmaier)計劃將年光伏市場規模削減至3-3.5GW。2013年,該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能會略低于3.5GW。
2013年6月5日,意大利能源管理機構GSE宣布停止光伏項目的補貼申請,因為已經達到67億歐元上限,將不會提供進一步對光伏發電裝置的鼓勵政策。該國已出臺一系列限制FIT申請資格的政策,并于2013年夏季關閉該項目。此外,意大利自發自用型及凈計量市場尚未能填補這一空白。隨著最后一批受益于上網電價補貼費率的光伏電站投產,意大利光伏市場明顯回落。
近年,受到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驅動,歐洲各國光伏市場紛紛開始蓬勃發展。2008年至2011年期間,西班牙、捷克以及意大利光伏產業均發展迅速,德國則是歐洲光伏市場的中梁砥柱。然而,由于意大利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關閉、德國市場規模大幅削減以及英法兩國執政黨無意發展大型光伏市場,歐洲太陽能產業雄風不再。
其它市場的成與敗
憑借強勁的公共事業級儲備項目,美國光伏市場持續增長。基于美國總統奧巴馬激勵法案下的能源部貸款擔保項目,美國已有部分大型項目獲得資金,其中已有超500兆瓦的項目于2013年低投產。
2013年,其它光伏產業發展推出的國家絕大部分并不富裕,而且每個國家間發展仍不均衡。2013年伊始,印度與智利的光伏產業被寄予厚望,只是最終表現令人失望。
在印度國家太陽能任務第一階段項目竣工到國家項目啟動之間存有停滯。2013年,該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1GW,較2012年持平。此外,智利政府批準的光伏項目總規模已逾5GW,但2013年末僅有128兆瓦的項目在建,低于7兆瓦的電站投產。
雖然智利光伏產業算是徹底失敗,但2013年墨西哥市場有所回暖。截至2013年 低,已有219兆瓦的公共事業級光伏項目在建。2013年的最后一周,巴西伯南布哥州(Pernambuco)在本國首個太陽能拍賣會中批準6個共計123兆瓦的太陽能項目——規模幾乎是巴西當前光伏裝機量(20兆瓦)的六倍。
挪威Scatec Solar南非75兆瓦光伏電站投產
在所有發展中市場中,2013年南非光伏市場表現令人印象深刻。隨著早期項目開建以及數輪的可再生能源招標帶來的新項目,過去一年,南非進口數百兆瓦的光伏組件與逆變器。值得指出的是,去年挪威太陽能發電開發企業Scatec Solar南非75兆瓦的Kalkbult光伏電站投產——該國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
走向破產與價格回升
2013年中期至下旬期間,光伏價格的穩定為整個行業帶來慰藉。為期兩年的產能過剩與價格下滑為2013年帶來負面影響,諸多存留下來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走向破產之路,最顯著的例子即光伏組件制造商博世集團步西門子后門退出光伏市場。
2012年的光伏產業哀鴻遍野,被“破產”肆虐。然而,2013年仍未走出“破產”陰影。據Mercom Capital調查,2013年也有超28家企業破產,其中18家為制造商。2013年下旬,受到歐洲光伏市場頹勢的不利影響,含Gehrlicher Solar與SAG Solarstrom在內的數個歐洲光伏開發商申請破產。
不過,2013年最為引人注目的破產案例當屬2011年全球最大光伏組件制造商尚德電力的“轟然倒塌”。繼2012年低全球太陽能基金丑聞之后,尚德電力終于于2013年初“摔了粉碎”,深陷困境。最終結局即香港上市太陽能企業順風光電國際有限公司收購了尚德電力的中國資產。
就在尚德電力倒下不久,價格回升令一批競爭者于2013年低扭虧為盈。2013年第三季度,在十大光伏組件制造商之中,只有英利綠色能源與昱輝陽光運營利潤率為負值。不過,英利的運營利潤率已位列盈利范圍之內,即-1.9%;此外,昱輝的利潤率主要受到多晶硅工廠關閉的不利影響。
順風光電以約31億元人民幣收購尚德電力子公司無錫尚德
據相關機構報告顯示,2013下半年,多晶硅與硅片的價格也有所回溫。2013年低,多晶硅價格已接近每千克18美元。即使長期受制的光伏設備部門亦呈現復蘇跡象——2013年12月出現訂單潮就是明證。
多晶硅與逆變器業務重心移至亞洲
過去,鑄錠到組件光伏制造領域的重心通常集中在亞洲,而價值鏈上諸多其它部分(含多晶硅、逆變器、生產設備)的重心主要位于歐美。
然而,隨著市場重心逐步東移,一切開始悄然改變。一些中國多晶硅制造商已升級設備,以期生產出高純度的多晶硅料。逆變器制造的重心亦漸漸向東部轉移。盡管德國逆變器制造商SMA 與美國光伏逆變器制造商Power-One依然是全球領先逆變器企業,但全球五大逆變器制造商中其它三位于日本與中國,分別為日本歐姆龍集團(Omron)、日本Tabuchi公司以及中國陽光電源。
逆變器市場的領先企業顯然已經感受這一轉變的影響。SMA市場份額及銷售額紛紛下降,促使啟動裁員機制,并推出新產品線,包含針對日本市場的產品。
儲能異軍突起
除了重心東移,2013年全球太陽能市場還存在另一個重大轉變。受到激勵政策的驅動,儲能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5月1日,德國將推出光伏蓄電池儲能系統扶持項目。第一年,德國國有銀行KfW提供的資金總額將達到2500萬歐元。2013年10月,美國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審批通過一項提案,即要求到2020年該州大型私有公用事業企業采購1.325GW的儲能。
除了德國與美國加州推出大力扶持儲能的政策,日本也宣布啟動數個大型儲能項目
此外,一些國家(含意大利與日本)紛紛宣布推出一部分非常大型的儲能項目,協助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CSP大放異彩
相關機構曾經預測,聚光光伏(CPV)技術市場將更為迅速的增長。不過,2013年,CPV一直發展緩慢,仍在等待南加州宣布啟動大型項目。相反,聚光光熱(CSP)于去年大放異彩。
2013年,全球三個大洲均有大型地面CSP項目開建或投產,其中包含中東首個大型獨立CSP電力與阿拉伯阿布扎比市的Shams 1電站。在運營期間,憑借100兆瓦的裝機量,Shams被視為全球最大的CSP電站。
不過,好景不長,西班牙太陽能聚熱發電技術開發商Abengoa太陽能公司宣布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裝機量280兆瓦索拉納(Solana)聚光光熱(CSP)電站成功投產。在臨近的加州,美國CSP專家BrightSource Energy370兆瓦的Ivanpah項目的電源測試生產啟動。
目前,南非仍有三個大型CSP項目在建。建成后,這些項目將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首批公共事業級CSP項目。
西班牙Abengoa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裝機量280兆瓦索拉納聚光光熱電站成功投產
當然,CSP仍掙扎在與光伏發電的成本競爭賽中。隨著愈來愈多的可變可再生能源上線, CSP整合低成本儲熱的能力將愈來愈有價值。在加州,CSP已開始滿足夜晚的能源需求。不過,該技術的未來仍取決于政策決策者的青睞程度。
2014年高歌猛進
展望2014年,隨著全球太陽能市場持續增長,光伏產業的前景值得樂觀。憑借中國穩定的激勵政策與美國大型項目儲備,中國與美國這兩個市場備受矚目。隨著成本下跌與價格趨穩,2014年光伏部門有望恢復盈利。
然而,業內仍存有隱憂——設備部門的前景并不明朗。雖然IHS預測該部門將會回暖,但也有研究機構警告稱大型制造商仍將會遵循“無生產線”戰略,采用競爭者的產能從而不增加設備。
孰是孰非?初步結果喜憂參半。雖然瑞士大型光伏設備供應商Meyer Burger2013年低設備訂單量有所回升,但仍有部分大型光伏制造商聲稱現有設備利用率并未提高,也未專注于代工戰略。
此外,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日本2014年的情況并不穩定。由于該國公共事業單位拜占庭式建筑以及缺乏區域協調能力,該國能夠持續輝煌不得而知。
最后,就在我們認為全球光伏貿易爭端已塵埃落定之時,美國SolarWorld(SolarWorldIndustries America Inc)在2013年最后一天宣稱已將中國大陸、臺灣太陽能廠商的傾銷、補貼事證遞交給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美國商務部。SolarWorld指出,中國廠商透過在第三地區進行模組組裝這個漏洞規避了平均約31%的關稅。
美國SolarWorld要求美國商務部針對自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模組課征收新的關稅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未來數年,隨著光伏發電逐漸蔓延至全球各地,一家獨大的現象不再。除了歐洲、北美、中國與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國、墨西哥、巴西及其它部分國家的地位漸升。
在全球范圍內,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光伏產業亦會因此獲益呈持續增長態勢。過去幾年,在很多地區與市場,價格下跌已令光伏發電的價格較零售電價便宜,這為光伏發電在沒有補貼的背景下的發展鋪平道路。
總而言之,2013年全球光伏市場重心已大幅東移,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