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2003年以前,期貨公司主動到現貨企業進行調研的情況較少。不過近兩年來,這種調研的頻率不斷加快,而且調研的深度也在不斷加強。據中國建材報記者了解,除此次秦皇島調研之行外,鄭州商品交易所還將陸續組織期貨公司赴華北、華中、華南等地的玻璃企業進行調研。原因何在?
近年來,隨著國內期貨市場的發展,期貨公司的經營策略也發生了轉變。從幾年前的求“生存”到如今的求“發展”,加強對客戶的信息服務成為這些公司謀求發展的渠道之一。深入現貨企業,直觀地了解現貨市場的動向,可以幫助期貨公司提供更為全面、客觀地信息。
期貨市場是專業化極強的市場,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大量新品種的上市,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嚴格來說,期貨不是一個獨立的行業,它是依附于其他行業和其他市場而存在的。期貨是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的金融工具。玻璃期貨也不能脫離玻璃行業而存在,因此,期貨分析不能脫離相關行業的分析,否則期貨研究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市場對期貨研究越來越強烈,對期貨研究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專業的期貨研究員,一定要要深入市場,深入到相關的產業中,認真研究分析各種信息,充分結合投資者的需求,才能提供高質量的咨詢建議和風險管理方案。這也是多家期貨公司研究員頻頻去各個玻璃企業進行調研的出發點。
優秀的期貨研究員不僅需要對市場有特別的感悟能力,準確把握市場本質規律,找出影響市場的主導因素,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從而做出科學的分析判斷,而且更應該是所研究產業的專家,在掌握基本期貨知識的前提下,對相關品種及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的具體運作都要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
期貨公司深入現貨企業進行調研,是其提升信息服務的一種有益嘗試。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甚至獲得新客戶。相對與減少手續費來吸引客戶的方法,這樣做能讓期貨公司不斷提升競爭優勢,在增強自身研發能力的同時獲得更加穩定的客戶群。
此外,現貨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的時候,往往從自身經營的狀況出發,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在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把握存在欠缺,對市場整體的狀況缺乏了解。而期貨公司在這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可以給現貨企業提供指導。由于期貨公司廣泛深入現貨企業,可以在不同的企業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讓企業能相互學習對方的先進經驗。這對于提升現貨企業經營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來說,也是一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