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2015農歷新年即將到來,2014的任務是否都已完成?
得益于強有力的光伏扶持政策,2014年全球光伏產業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縱觀國內,伴隨著國家能源局14GW全年裝機目標規劃,光伏行情可謂跌宕起伏,而“新常態”下的中國光伏企業正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太陽能產業大國,2014年恢復得也不錯。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的報告數據,2014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13.2萬噸,同比增長57%;硅片產量達到38GW,同比增長28%;電池片產量達到33GW,同比增長32%;組件產量達到35GW,同比增長27.2%。骨干企業毛利率多數回到兩位數,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明顯好轉。產業鏈各個環節均有我國企業進入全球前十名,如多晶硅(4家)、硅片(8家)、電池片(5~6家)、組件(5~6家),并且第一名均為我國企業。
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的加速發展期,中國和美國市場功不可沒。據預計,在中美等地光伏市場持續放量增長情況下,分布式市場將逐漸趕超地面電站,2015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或將達到55GW-57GW左右。再看中國,國家能源局近日發文定調2015年光伏發電計劃新增規模為15GW。
如果說2014年是光伏產業的復蘇年,那么2015年就是大發展之年,“所有的信息都在傳遞一個訊號,2015年光伏產業即將迎來全面復蘇——盡管這種復蘇看起來根基脆弱。”
不過,機遇總伴隨著挑戰。從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進程來看,政府扶持一直是產業發展模式的根本原動力,政府企圖通過政策扶持、財政投入來帶動民間資本投入,發揮產業規模效益。然而,當政府的“投入——產出”效益不明顯,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等“雪上加霜”時,主要光伏產業國家不得不削弱扶持力度,讓自由市場規劃提早介入產業發展,同時也減小各國政府的財政壓力。
國內光伏產業也并非高枕無憂。產能過剩、融資、并網、企業整合、產品質量等行業大課題都亟待解決。國外反傾銷、反補貼的“圍攻”也不可不防。企業要如何抵擋內外夾擊,這是一堂漫長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