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堿上下游整體都處于非常困難的時期。受上游原料煤和原鹽價格下降以及下游玻璃、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目前純堿噸價已降至1200~1300元,預計純堿市場價還會繼續探底,可能到達1100元甚至更低。只有下游產品恢復性增長,或純堿生產企業在競爭中又有幾個退出生產,這種局面才有可能結束。
中國純堿工業協會會長王錫嶺告訴記者,國內純堿價格處于較低位的主要因素,仍是產能過剩與下游需求下降這對老矛盾。目前國內純堿產能遠遠大于需求。“我們今年的產量幾乎與去年持平,沒有什么增長,但市場上反映出來的情況仍然是產大于銷。而且我們現在供需矛盾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王錫嶺強調,“前幾年是純堿行業增速太快,每年增幅在5%~10%,增產的數量太大。也就是說我們‘跑得太快’,下游根本跟不上、用不完。但現在是我們的產量即使不增長甚至是減產,還是產大于銷,因為需求的下降速度更快。”
純堿產業目前的境遇與平板玻璃現狀息息相關,都是受益于房地產黃金十年的爆發增長,導致產能盲目擴張,行業缺乏整體協調規劃。環環相扣的產業關系中,寄希望于房地產業的重振雄風是不現實的,房地產下一個黃金期到來還不可期。玻璃行業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和轉變去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要求。
在上游的天然氣、純堿等原料價格處于低位時期,玻璃企業應該積極遵守政府與行業倡議的產能控制,同時加快技術產品創新升級步伐,搭乘“互聯網+”快車,更深入的了解利用電商銷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