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經濟研究稱,特朗普政府正通過施壓貿易伙伴,實施針對中國的所謂“反轉運戰略”,此舉可能對中國高達 70% 的對美出口產品構成威脅。
特朗普政府的“反轉運戰略”本質上是針對中國供應鏈外溢的系統性圍堵,通過脅迫貿易伙伴簽署雙邊協議、強化原產地核查、疊加高額關稅,試圖切斷中國通過第三國(如越南、墨西哥)對美出口的路徑。
數據顯示,中國通過越南和墨西哥等第三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的增值生產份額從 2017 年的 14% 躍升至 2023 年的 22%。這一趨勢是在 2018 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中國首次發動貿易戰后加速發展形成的。
特朗普政府正向各國施壓,威脅除非達成雙邊貿易協議,否則將在 8 月 1 日前加征關稅,特別是針對轉運商品征收更高的關稅。
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包括限制中國產品成分在內的分級貿易新協議,新協定中嵌入“供應鏈溯源條款”,要求企業證明原材料與加工環節無中國規避成分,否則喪失市場準入。
作為首個此類協議,上月初,美國與越南達成分級關稅協議:從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將被征收 20% 的關稅,而任何被視為經越南轉運的商品將被征收 40% 的關稅。
上周,美國與印度尼西亞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將對印尼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征收 19% 的關稅,對于任何從其他高關稅國家“轉口”到印尼的商品,其原本應繳的關稅將疊加到印尼支付的 19% 基礎上。
這一戰略若嚴格執行,將對中國出口構成嚴重威脅,但鑒于對轉運及原產地的定義模糊且缺乏核實細節,美國能以何種嚴格程度執行這些限制仍存在不確定性。執行難度與全球產業鏈的反噬效應將構成關鍵變量。
特朗普的反轉運戰略是“全球化2.0”規則權的爭奪,短期雖加劇中國外貿壓力,但也倒逼出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