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央視新聞聚焦福耀,在《新聞聯播》和《奮進的中國 我們的“十四五”·福建篇》特別節目中,將鏡頭聚焦天線暗室、實驗室和綠色智慧工廠,捕捉玻璃與信號、光電交織互融的光影魅力,以及智能制造實力,探秘一片玻璃走向全球的“超能力”。
拿捏”信號 跨界聯動
在《奮進的中國 我們的“十四五”·福建篇》特別節目中,央視新聞直播鏡頭,首先對準正在進行玻璃5G信號收發功能測試的天線暗室。暗室內模擬出隧道無線網絡通訊環境,擺放著兩輛結構相似的測試車:右側車輛參考主流車型,將5G天線裝在駕駛室中控臺內;左側車輛則加裝了最新型5G天線前擋風玻璃。通過無線網絡測速軟件清晰可見,中控臺5G天線的下載速度20多兆每秒,而搭載5G天線玻璃的車輛,下載速度直接突破70兆每秒,差距十分明顯。更貼心的是,這一網絡信號還能通過車載系統分享給手機,讓手機信號接收能力同步提升。
冷暖隨心 呵護備至
在央視新聞直播中,記者還“客串”實驗員,親手測試涂層隔熱玻璃、鍍膜加熱玻璃等產品的優良性能。實驗室里,在模擬太陽光的紅外燈照射下,普通玻璃遮擋時,太陽能電池還在為小風機持續供能;換上一塊特殊處理的玻璃后,風機立刻停止轉動——原來這塊玻璃能有效阻擋紅外線,減少熱量傳遞;通過電壓調整液晶排布、實現“窗簾效果”的玻璃;以及通電后表面溫度可達35°C、天冷時能自動除霜的玻璃,福耀硬實力讓一片透明的技術能量清晰可視,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汽車玻璃的認知。
堅穩如磐 不懼考驗
一塊好的汽車玻璃,不僅要功能強,安全性能更是重中之重。在研發實驗室,記者見證了福耀工作人員對玻璃的聲學、光學、材料性能等數十項指標進行全方位測試,其中前擋風玻璃行人保護撞擊測試尤為引人注目。重力錘擊下,瞬間碎裂的前擋玻璃呈蜂窩狀,而碎玻璃被緊緊黏著,沒有飛濺,避免了人體傷害。實驗證明,汽車前擋風玻璃并非越硬越好,而是要滿足兩大核心需求:一是碰撞后能在極短時間內破碎,此次測試中玻璃僅用1‰秒就完成破碎,快速吸收碰撞產生的主要能量;二是破碎后不能被穿透,避免行人或車內人員遭受刮傷等二次傷害。 為精準把控測試效果,實驗室搭建了完備的模擬系統:用可模擬車速35-40km/h的裝置模擬車輛碰撞成人頭部場景,搭配激光測速儀、超高速攝影機等設備,全程記錄碰撞過程。實驗過后,工作人員還會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玻璃微觀結構,結合測試數據不斷優化玻璃技術。正是這樣“吹毛求疵”的測試與改進,福耀玻璃的安全性能和品質才能持續升級。
綠色智造 聯接全球
通過央視新聞鏡頭,福耀玻璃在嚴苛實驗環境下展現的安全、智能、環保等優異性能被一一記錄,這些畫面也生動映顯了福耀心無旁騖的實干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創新態度。 創新是福耀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鏈條、全球化是福耀創新轉型、“破圈”行遠的必由之路。為滿足全球汽車主機廠的開發和服務需求,福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布局產品、市場和服務上的“走出去”,進而建設美國、俄羅斯、德國等海外生產基地,加強國際聯動協作,構建研發協同機制,實現智能制造網絡覆蓋全球工廠,現已在全球建立2個研發中心和10個設計中心,全球雇員4萬人,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從“為中國人做一片屬于自己的玻璃”,到“為世界貢獻一片全功能的高質量玻璃”,福耀以堅持不懈的創新追求和堅實有力的全球化步伐,讓一座鄉鎮小廠成長為汽車玻璃行業第一的世界工廠,打造了一個集制造、服務、研發、銷售為一體的“全球化”品牌。展望我國“十五五”偉大征程,福耀將持續堅持“敬天愛人,止于至善”的宗旨,以技術為筆、以創新為墨,在透明科技領域擘畫發展藍圖,不斷刷新汽車玻璃的安全、智能與綠色標準,讓“中國智造”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與全球共享福耀透明成果。
來源:中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