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5%,銷售額同比下降5.5%。盡管“量”“價”齊跌,但跌幅收窄,市場資金來源有所改善,房地產總體上朝著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房地產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扇窗戶。為房地產問診,也是在為中國經濟把脈。
近年來,受國際國內環境深刻變化影響,我國城鎮化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出現重大變化。量的方面,由總量短缺轉變為結構性供大于求,保障性住房供給相對不足;質的方面,居民需求總體上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對提升居住品質愿望更為強烈。體現在房地產投資和商品房銷售市場上,則是增長由正轉負,甚至一度失速下跌,嚴重拖累上下游產業鏈條,對實體經濟的需求端、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和金融機構的負債端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上呈現出企穩態勢。當下,業界對房地產市場究竟是“止跌回穩”還是會“一路探底”仍存在較大分歧。房地產市場到底了嗎?人們高度關注。
房地產的底在哪里?從發展階段看,我國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房地產對宏觀經濟的貢獻方式,也相應地從增量拉動為主轉變為存量帶動為主。2024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50%,有2億多農業轉移人口有待市民化。要改變候鳥型的城鄉人口流動,實現農民向市民轉化,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要解決相當多老舊小區面臨的加裝電梯、停車、充電等難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需求,都意味著房地產市場蘊藏著巨大潛力。
房地產的底在哪里?還要看市場、看預期、看舉措,明確房地產短期波動的區間。過去資金過度向房地產集中、部分房企“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金融機構形成大量壞賬,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個市場出清的過程;房地產兼有消費品和投資品的屬性,人們習慣于買漲不買跌,之前的深度調整在相當大程度上會影響當下的投資決策,這些都導致房地產探底和筑底會有一個過程,而且在筑底和轉型階段會有“量”“價”波動。因此盡快形成良好預期、避免非理性恐慌尤為重要,需要我們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黨中央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去年下半年以來,相關部門持續加力,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臺,政策效果已經顯現,市場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近期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加快推進“好房子”建設,精耕細作提升居住品質,必將促進房地產市場筑底回升。
作為關聯國民經濟許多行業、涉及政府企業居民多個部門、貫穿中國城鎮化歷史進程的重要行業,房地產的經濟表現具有復雜性和多面性。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底”是否已筑穩,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和分析。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經濟穩步前行、向新向好的發展態勢,為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我國持續出臺利好政策,正為房地產行業不斷增添新動能、注入新活力。對房地產的未來,我們應該有信心!
來源: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