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體標準蓬勃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參與標準制定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關乎未來競爭格局的必答題。然而,面對時而出現的“內耗式競爭”——多個團體標準重復交叉、質量參差、市場無所適從——企業絕不能成為被動的看客或無奈的買單者。相反,企業應發揮核心作用,主動引導,將標準制定從“資源內耗”轉變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戰略外拓”。
內耗的第一步往往是盲目涌入。企業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科學的評估決策機制,明智地選擇戰場。
戰略對齊評估:在參與任何團體標準前,必須自問:該項目與我的企業戰略、技術路線圖和市場定位是否高度契合? 參與標準制定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資源,必須將其視為一項戰略投資,而非簡單的公關行為。只為刷存在感而參與無關痛癢的標準,本身就是一種內耗。
標準價值評估:深入研究標準提案。它是否真正解決了行業痛點?技術內容是否具有先進性和獨創性?與現有標準是簡單重復還是有效補充?評估其潛在的市場采納度和未來成為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的可能性,優先選擇“潛力股”。
主辦團體評估:審視發起團體的公信力、專業性和成員構成。一個由行業龍頭、權威機構和多元利益方組成的團體,其制定出的標準更可能公正、權威,更容易獲得市場廣泛認可,從而避免陷
選定戰場后,企業應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塑造,將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商業訴求合理、巧妙地融入標準。
派出“最強大腦”:委派真正懂技術、懂市場、懂標準的核心技術人員或戰略官參與工作組。他們的任務不僅是投票,更是要貢獻技術方案、影響標準走向,確保標準內容與自身技術積累和產品規劃相兼容,甚至將自身優勢技術轉化為標準的核心條款。
構建聯盟,尋求共識:標準制定是博弈與妥協的藝術。單打獨斗難以成事。企業應在工作組內主動溝通,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就關鍵技術點尋求共識,形成合力。這不僅能提高提案通過的效率,更能將標準構建為有利于自身生態系統的技術壁壘。
警惕“專利陷阱”:密切關注標準中可能涉及的專利技術。一方面,保護自身知識產權,按“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進行披露和許可;另一方面,警惕競爭對手將專利植入標準,形成未來向您索要高額許可費的“陷阱”。
制定標準只是上半場,推動其廣泛應用、成為市場事實上的“公約數”才是決勝關鍵。
率先實施,樹立標桿:成為首批采納和實施該標準的企業。將標準迅速轉化為產品、服務或內部流程,通過發布合規聲明、通過相關認證等方式,向市場展示自身產品的規范性和先進性,搶占“標準踐行者”的認知高地。
生態推廣,做大蛋糕:一家企業的力量有限。應主動向您的供應商、客戶和合作伙伴推廣該標準,解釋其帶來的共同價值(如互聯互通、質量提升、成本降低)。推動整個供應鏈采納同一套標準,能極大降低生態內的協同成本,強化您在該生態中的核心地位。
反饋優化,持續迭代:將標準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和改進建議,及時反饋給標準制定團體。推動標準的修訂和升級,讓其持續保持生命力。這能使您始終與最新標準同步,維持領先優勢。
企業應有大局觀,主動成為健康標準生態的維護者。
倡導聯合與合作:當發現兩個或多個團體在制定類似標準時,應利用自身影響力,積極倡導和促成團體間的對話與合作,推動聯合立項或制定兼容接口。這遠比日后讓市場在兩套互不兼容的標準中艱難選擇要明智得多。
抵制低質與惡意競爭:堅決抵制那些通過降低技術門檻、縱容虛假宣傳或低價傾銷來推廣的低質量標準。這類標準會損害整個行業的技術聲譽和公平競爭環境,最終對所有參與者,包括您自己,造成傷害。
對企業而言,團體標準的內耗是風險,更是機遇。風險在于可能被卷入無意義的資源消耗戰;機遇在于,誰能以更前瞻的戰略眼光、更深入的參與度和更強大的推廣力,主導或深刻影響一項高質量的標準,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掌握規則制定權,將技術優勢固化為行業壁壘,最終實現從“被動參與者”到“規則引領者”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