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丨《電力現貨連續運行地區市場建設指引》在山東的實踐探索![]() ![]()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現貨連續運行地區市場建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引》作為指導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和連續運行的重要文件,提出了完善新能源全面入市下的現貨市場機制、優化中長期交易組織方式、建立可靠容量補償機制等核心原則和方向。山東是新能源裝機大省(新能源裝機1.23億千瓦,其中光伏裝機9118萬千瓦),作為第一批電力現貨市場連續運行省份,將按照《指引》設計的市場建設目標、路徑,不斷完善市場機制,進一步提升資源優化配置效率。一、頂層設計明確市場建設目標方向《指引》圍繞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和連續運行,提出了整體性的框架設計和一系列具體要求,其中核心目標之一是通過建立“市場發現價格、多元主體參與、系統安全高效”的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功效,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安全可靠供應提供有力支撐。構建完整高效市場體系。強調優化現貨市場出清機制以形成反映供需關系和調節成本的分時價格信號,完善中長期交易機制以穩定投資預期和長期收益,健全輔助服務市場體系以激活調節資源,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能源高質量發展大局。激活市場主體活力。鼓勵虛擬電廠、儲能、源網荷儲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交易,支持“電源+儲能”聯合報價,推動發用兩側共同參與現貨交易,打破市場交易主體壁壘。打造規范透明的零售市場,促進批零價格傳導,挖掘用戶調節潛力。平衡安全與效率。強調完善可靠性機組組合保障市場環境下的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完善可靠容量補償機制保障系統穩定,建立市場力監測與管控機制促進市場有效競爭,實現“市場化競爭”與“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協同。二、山東實踐驗證核心任務落地見效在能源結構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過程中,山東面臨獨特矛盾,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煤電裝機(占比總裝機49.63%)及“多光少風”的結構特點;高比例新能源導致時段性供需錯位,午間棄電與晚峰保供壓力并存;大部分地區低壓分布式光伏引發電網反向重過載,30%縣區成為接入“紅區”等等。針對這些難題,山東在電力市場建設過程中,立足實際,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功效,用實踐充分驗證了《指引》提出的方向目標在省級市場落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現貨市場發現價格信號。《指引》提出“優化現貨市場出清機制,形成反映供需關系和調節成本的分時價格信號”。山東通過電力現貨市場充分發揮價格發現作用,“高峰高價”激發火電機組頂峰、促進虛擬電廠等各類經營主體同向發力調節,增加能源保供能力560萬千瓦;“低谷低價”引導用戶側移峰填谷、煤電機組深調和靈活性改造,提高午間新能源最大消納能力1200萬千瓦,有效激勵了源荷兩側共同參與電網調節,為能源安全可靠供應和新能源消納發揮了重要作用。容量補償保障發電可靠。《指引》提出“研究建立可靠容量補償機制”。山東是全國首家實踐容量補償機制的省份,提供了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能源結構轉型以及供需關系變化的有效創新實踐經驗。從建立伊始,穩定煤電機組收益,保障電力市場初期的穩定運行;到基于電力市場形成的峰谷價格信號進行調整,緩解“價格雙軌制”矛盾,充分發揮市場價格“指揮棒”作用;再到當前評估各類電源有效容量,更科學地核定容量電費標準。山東容量補償機制的探索和完善,以市場化手段保障了系統容量長期充裕,并為下一步探索建設容量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零售市場傳導價格信號。《指引》提出“促進批零價格傳導、挖掘用戶側調節潛力”。山東依托現貨市場價格信號,創新建立零售套餐分時約束機制,將批發市場形成的價格信號全鏈條傳導至終端用戶。零售市場峰谷價差超過3:1,引導用戶晚峰最大移峰負荷超過270萬千瓦,有力促進電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納。建立零售套餐價格預警機制,健全零售市場信息批露體系,科學有效管控批零市場銜接情況,規范零售市場交易行為,保障電力用戶的合法權益。三、國家政策引領山東市場規則迭代完善國家出臺《指引》,在基礎結構和制度機制上進一步指導了山東電力市場規則的完善和優化,也提出了解決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問題的方向。近日,山東完成新版電力市場規則修訂并公開征求意見。新版規則首次明確用戶側按節點報量報價參與現貨市場,推動現貨市場由發電側單邊定價向發用兩側雙邊定價轉變。適應新能源全面入市,優化日前市場組織流程,新能源和用戶自愿參與日前市場經濟出清,全電量參與可靠性機組組合。暢通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市場路徑,形成全類型發電主體、全體工商業用戶和新型儲能、抽水蓄能、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的電力市場體系,積極構建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電力交易新格局。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山東將持續深入貫徹《指引》各項要求,完善市場機制,通過“頂層設計—地方落地—實踐驗證”的模式,探索破解能源轉型背景下的能源消納、電力保供、市場效率等重點問題,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